H杭州合肥?哈爾濱呼和浩特惠州邯鄲衡陽淮南呼倫貝爾湖州黃山菏澤衡水漢中黃岡黃石懷化鶴壁河源葫蘆島
J濟南金華吉林嘉興錦州濟寧江門揭陽嘉峪關晉中九江晉城焦作酒泉荊州荊門吉安景德鎮濟源佳木斯江陰
幾乎與紅黃藍幼兒園輿情同步,中國企業VIPKID在北美也遭遇信任危機。VIPKID自稱是全球最大的在線英語教育平臺,利用一對一線上軟件,讓中國4歲到12歲的孩子,享受北美外教的授課。據官方宣傳,從2017年8月到11月,VIPKID的外教數量從2萬人突破3萬人。
在一次接受采訪時,VIPKID創始人兼CEO米雯娟不無驕傲地表示,“一個月有十萬老師來應聘,我們從里面選五千個最好的”。海量的應聘者,低于5%的錄取率,看上去可以給投資方和學生家長提升不少信心。
但事實上,部分家長向媒體抱怨,在VIPKID上每次外教都不固定,他們發現試課時很滿意的老師,在付費后就再難約到。所謂的“純北美外教”,也加入了澳大利亞等地的老師,口音都難以統一。甚至有學生遇到了年僅15歲的未成年外教。
這并不難以理解,如果米雯娟所說一個月有十萬老師應聘屬實,那么VIPKID每天就要面對3300位應聘者,世界上恐怕沒有一家教育機構可以確保這些面試百密而無一疏。在外教數量狂飆猛進的同時,質量似乎只能退居其次。
在崇尚雪球式發展,快速迭代的中國互聯網領域,VIPKID的做法并不會遭到太多質疑。投資機構更愿意看到企業對估值和利潤赤裸裸的追求,為了拿到更好的投資,企業都會拼命講故事湊題材,最常見的,就是在短時間內燒錢,把量沖上去。
在外教數量“大躍進”之前,VIPKID就已經成為了明星公司。在創新工場、紅杉、真格、經緯等知名投資機構的光環加持下,VIPKID在互聯網教育領域一時風光無二。然而,VIPKID所依仗的“一對一外教”模式,其實早被業內試錯多年,發現基本無法盈利。面對這個核心質疑,VIPKID的解釋是用戶續費率高達95%,而且有65%的客戶都是“老帶新”而來,總之獲客成本遠低于競品,讓VIPKID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
這種說法并不能得到業界的認可,因為這超出了英語培訓業的常識,VIPKID因此也被質疑存在“刷單”的嫌疑。有業內人士分析VIPKID公布的“雙十一”單日營收1.62億元人民幣,以平均客單價1.5萬來計算,VIPKID當日成單10800單。VIPKID目前的員工規模為2000人左右,如果其中一半都為電話銷售的話,平均每個銷售的單日成單量為10.08個,人均銷售額16萬元,這顯然是兩個不可能完成的KPI。
除了銷售情況云遮霧罩之外,VIPKID在運營數據披露上也一貫前后不一,自相矛盾。此前,無論是VIPKID官方還是創始人兼CEO米雯娟都多次表示,VIPKID2016年完成營收10億元,2017年預營收50億元,單月營收過4億元。然而,在面向海外投資人的融資計劃書上,情況卻讓相信VIPKID神話的人大跌眼鏡。
據這份今年流傳于投資圈的融資計劃書披露,VIPKID2016年的其銷售額只有9500萬美金(約6.3億元人民幣),今年的預營收也只有4.4億美金(約29.1億元人民幣)。既為融資計劃書,就沒有壓縮營收,自貶發展前景的必要,然而這些數據為何與宣傳口徑大相徑庭,VIPKID一直沒有公開回應;蛟S,中國創業圈已經習慣于夸大數據,人們都見怪不怪,只有歐美投資人才有資格看到更準確的數據。
然而,這種風氣蔓延,那些踏踏實實做業務,老老實實報數據的企業,就得不到應有的估值,以及融資發展的機會。比如在英語教育行業,不乏銳意進取的創新性企業,但就因為不屑于去包裝數據,就一直被南郭先生們強壓一頭。是時候讓滿嘴跑火車的企業和創始人們付出代價了,否則長此以往,各個領域都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受損的必將是整個行業和用戶群體。
VIPKID的廣告
在更崇尚誠信和契約精神的西方,有類似做派的企業很難贏得尊重。從聚美優品私有化風波到紅黃藍集體訴訟,再到VIPKID的營收疑云,即使它們沒有付出現實的代價,但其品牌價值乃至整個中國企業的形象,無疑將減分不少。盡管VIPKID在4個月前宣布,它從紅杉資本和騰訊等投資機構那里獲得了2億美元融資。
一個在基本數據都談不上誠實的企業,內部的管理規則和文化也會成為問題。據彭博商業周刊報道,美國田納西州42歲女子Misty Heitman是VIPKID的一位外教,一天早上她在家中登錄系統準備授課時,患有偏頭痛的9歲女兒在睡夢中死去,然后她取消了課程并開始哀悼,隨后甚至搬家移居。然后,她就因為取消若干課程而被VIPKID開除了,盡管她已經告知平臺她剛剛遭遇了什么。
她的遭遇在網上引起了外教們的憤怒,最后Misty Heitman收到了VIPKID的道歉和鮮花,并被恢復了工作。VIPKID創始人米雯娟曾盛贊外教們的專業精神和責任感,他們每個月只能收入三四千美元,但大部分人都很努力地工作。然而在Misty Heitman事件中,VIPKID并沒有做出正確的反應——迫于輿論的糾偏,更多是平臺的一次危機公關。
彭博商業周刊認為,出現Misty Heitman之類的事件,主要是因為VIPKID和UBER之類的“共享經濟”企業,與在平臺上提供服務的老師和司機之間的關系,被平臺定義為“承包商”,繞開了北美完善的勞工保護法規,但在日常運作中,為了確保自身利益,平臺更傾向于對待員工的標準要求這些“承包商”,從而導致“共享經濟”變味。
然而,彭博商業周刊的調查顯示,即使以對待員工的標準衡量,VIPKID對外教們的要求也顯得不近人情。一位VIPKID老師表示,由于害怕失去工作,她在生下孩子的當天就在病床上開始授課。另一位則稱,她進行了急診闌尾炎手術,卻在兩天后被告知,她的病情還沒有嚴重到被VIPKID認為可以無責任取消課程。第三位女性則說,在她因偏頭痛而入院治療時曾向VIPKID提交相關證明,也被告知這還未嚴重到可以缺席課程。
VIPKID的宣傳語為“美國小學在家上“,然而上述女老師們的遭遇,顯然是美國小學老師們無法想象的。當平臺運行規則由不近人情的平臺規章和人工智能控制之后,可以想象3萬名VIPKID老師們在線授課時,也很難像線下的老師那樣溫暖和有耐心,他們只是一群在平臺上賺生活費的人,是對失業和罰款的恐懼,驅使他們即使身心再疲憊也要打開授課軟件,與陌生的中國孩子交流。
這些情況,那些為孩子支付不菲學費的中國父母并不知曉。當VIPKID還能為外教們提供收入時,它的強勢就在所難免。Heitman在接受道歉并恢復工作后,選擇原諒VIPKID,“起初我受到了傷害,但我們已經解決好了。我知道它是一家年輕的公司!笨梢源_信的是,她不會把自己的遭遇告訴自己的中國學生。
VIPKID還將裹挾著頗為可疑的營收數據繼續前行,它以“美國故事”為賣點,吸引了數十萬中國家庭注冊,其中一部分還成為付費用戶?墒撬幕蜻屬于一個“中國故事”,據說將沖著上市而去,那么它的歸宿,是趣店,還是阿里巴巴,很多人心中已有答案。